我们北京肿瘤医院赴绵阳医疗队一行六人于5月26日抵达绵阳,次日一早全体队员进驻520医院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援助工作,在绵阳的16天我们一直工作生活在520医院,而我在灾区的感受也从这里开始。
英雄的520医院
520医院是全军在灾区唯一一所军队医院,全院约有130张床位,一线医务人员不足百人。地震发生后, 5
月12日下午开始一批批地震伤员源源不断地运进520医院,伴随而来的还有瓢泼大雨和不断发生的余震。没有病房、没有
手术室、没有足够的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医疗用品……甚至没有足够的空间,太多太多的困难,却没有时间去寻求帮助。全院职工来了,职工家属来了,群众来了,所有人都急了,所有人都拼了,为了救人他们与时间赛跑,三天三夜,奇迹就此诞生了---1000多个生命被挽救回来。
值得尊敬的战友
工作在520医院的医护人员多数是军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让我难以忘怀。外科主任郭文俊,外科支部书记,是他的团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当深夜在露天病房看到他的身影,你不由得对这个共产党员产生敬佩。外科护士长胡钥,30岁的年轻少校,地震当天因感冒发烧在家休息,地震过后她第一个选择就是回到医院……,外科大夫漆伟、苏纯洁、外科护士许丽华这三位在外地学习或探亲的战友,在震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归队……。总务处杨处长,党员少校,他是留着眼泪奔波在抢救伤员的战场上,因为他自己的亲兄弟也在这次灾难中丧生了。我相信没有这些平凡的战友,就没有奇迹的产生。
为之自豪的队员
我们这个医疗队是全大队最年轻的,平均年龄29.5,年轻的队员用他们的朝气和工作热情感染了我们的战友,感染了我们的病人,也让我感受颇多。来到520医院我们主动融入到他们的行列中,郑庆锋,32岁的主治医师,每天主动完成各项繁琐的日常工作:拆线、换药、打石膏、留置胸管、搬运病人等等,积极参与地震伤员的异地转运,值急诊夜班完成急性阑尾炎手术。
手术室护士赵子龙和王凯协助完成了
20多例手术操作,阑尾切除术和剖宫产他们以前都没有见过,看了一次以后,就主动上手术,最多一天上7台,到晚8点才下手术。ICU的护士张萍和刘敬党护理了7例重症病人,有一个车祸重伤病人一直呼吸机抢救,在她们精心护理下,患者虽然意识没有恢复,但生命体征一直平稳,这体现了相当的护理水平,连当地医护人员都说如果没有她们病人早就牺牲了。我们的队员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也赢得了战友的尊重,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6月10日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是洪水大泄流的日子,这一天也是我们离别的日子,当我站在巍然的涪江大桥上,我看到了过去那个美丽的绵阳,我仿佛也看到了未来那个美丽的绵阳,相信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勤劳的四川人民一定会把绵阳建设得更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