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指数模型可预测ER+、LN-患者的远处转移
麻省总医院的Sgroi等发表在《柳叶刀肿瘤》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比分析了乳腺癌指数(BCI)分析、21基因风险评分(Oncotype DX)和免疫组化预测模型(IHC4)对于预测雌激素受体(ER)阳性,淋巴结转移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早期和晚期远处转移。研究表明,BCI线形模型优于BCI立体模型。进一步分析显示,所有的预测法都能对总的复发风险及早期的复发风险进行预测,仅有BCI线形模型(由两个独立的基因表达标记)能对晚期复发进行预测。(Lancet Oncology 2013;14:1067-1076)
这项研究共纳入ATAC研究中接受他莫昔芬或阿那曲唑单药治疗的66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应用既往蜡块明确21基因风险评分和免疫组化(IHC4)预测值。采用BCI-linear方法和BCI-cubic方法进行相应样本的剩余的RNA的BCI分析。主要研究终点是检测BCI法对于10年以上的远处转移的预测力,并比较BCI预测模型与21基因风险模型和免疫组化(IHC4)模型预测总的10年、早期(0-5年)和晚期(5-10年)的远处转移的能力。评估生物标志物预测复发能力能否超出标准临床病理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概率比χ2(LR-Δχ2)的变化。单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BCI-cubic风险组中10年以上远处转移的风险具有显著差异,6.8%的低危组患者,17.3%的中危组患者,和22.2%的高危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P<0.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对于总体远处转移BCI-linear法比BCI-cubic法有更强的预测作用 ( HR=2.30,95%CI 1.62–3.27 LR-Δχ2=22.69, P<0.0001)。21基因风险评分(HR=1.48, 95%CI 1.22–1.78,LR-Δχ2=13.68, P=0.0002)和免疫组化(IHC4)法(HR=1.69, 95%CI 1.51–2.56, LR-Δχ2=22.83,P<0.0001)的预测作用不如BCI-linear法。
之后采用BCI-linear法进一步的分析,在多因素分析中显示,BCI-linear分析法、21基因风险评分和IHC4法对于早期的远处转移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仅有BCI-linear法可以预测晚期的远处转移,21基因风险评分、免疫组化(IHC4)法均不能预测晚期的远处转移。在597例HER2阴性的亚组分析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三种方法对于总体的远处转移及早期的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仅有BCI-linear法能预测晚期的远处转移。BCI-linear法对于早期复发的预测的分析显示,BCI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5年内出现远处转移的仅有微弱差异,而两组累计556例患者(84%)的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为2.6%。而BCI高风险组109例(16%)患者的5年远处转移率是18.1%。对临床测试分数校正之后,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的风险比是4.61(95%CI 2.20–9.66)。对晚期复发分析显示,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复发率相似,两组累计230/596例(39%)患者5-10年的远处复发率为13.4%,而366/596例低危组(61%)患者的5-10年的远处复发率为3.5%。校正临床测试分数后,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的风险比是2.94(95%CI 1.44–6.01)。
研究者指出,这些改良的风险分组能够在基线鉴别出一小部分具有高危早期复发风险的患者(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增加其他治疗)和一大部分低危早期复发风险的患者(只需接受内分泌治疗)。同样,对于接受三苯氧胺或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5年的患者,两个不同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晚期复发的结果提示相当一部分的低风险患者可能不需要接受进一步的系统治疗。BCI-linear模型是唯一可以预测早期和晚期复发风险,并鉴别每个时期的风险人群的预测模型。还可以帮助鉴别能从长期内分泌或其他治疗中获益的晚期远处转移的高危患者。(编译 单玉洁 审校 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