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谢综合征合并肥胖的早期结直肠癌预后更差
美国Kaiser医疗中心Elizabeth M. Cespedes Feliciano等报告,相比无代谢综合征及肥胖者,有代谢综合征且肥胖的早期结直肠癌(Ⅰ~Ⅲ期)患者的总生存率及结直肠癌(CRC)相关生存率更低。(J Clin Oncol. 2016年9月6日在线版)
该研究设定肥胖标准为BMI>30 kg/m2,符合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至少3项则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1)空腹血糖>100 mg/ dl或糖尿病;(2)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或服用降压药);(3)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在男性<40 mg/dl,在女性<50 mg/dl;(4)甘油三酯≥150 mg/dl或服用降脂药;(5)经CT扫描(腰部),内脏脂肪组织男性>280 cm2,女性>164 cm2。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与肿瘤患者生存明显相关,亦有报道指出代谢综合征降低CRC相关生存。
该研究在校正肿瘤分期、治疗、肌肉质量等因素下,首次分析了肥胖及代谢综合征与早期结直肠癌生存率的关系。
该研究共纳入Kaiser医疗中心2006~2011年被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Ⅰ~Ⅲ期)的患者2446例,诊断时平均年龄64岁。中位随访6年,601例死亡,其中325例死于CRC。相比非肥胖且无代谢综合征者(1225例),肥胖且有代谢综合征者(480例)的总生存风险比为1.45(95%CI 1.12~1.82),CRC且有代谢综合征者相关死亡风险比为1.49(95%CI 1.09~2.02),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肥胖标准被设定为BMI≥35 kg/m2时,肥胖且有代谢综合征者的死亡风险接近无肥胖且无代谢综合征者的2倍;而仅肥胖但无代谢综合征患者或仅有代谢综合征而无肥胖的患者与之相比,未见显著差异。
就代谢综合征中各危险因素与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而言,高密度脂蛋白降低(HR=1.23,95%CI 1.04~1.45)、甘油三酯升高(HR=1.23,95%CI 1.03~1.46)可降低总生存率,内脏脂肪降低总生存率(HR=1.28,95%CI 1.03~1.59)及CRC相关生存率(HR=1.36,95%CI 1.01~1.85)。各危险因素相互校正后,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内脏脂肪等危险因素仍与总生存率降低相关。而高血压和糖尿病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在无肥胖且无代谢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无或具有1项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患者的生存无差异,随着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增多(≥2),死亡风险也随之增加。
(编译 丁旭升 审校 张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张俊教授述评:
肿瘤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分期、分级及合理治疗外,患者体质状况亦是影响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既往已有关于肥胖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相关性的研究,提示肥胖患者中存在高风险亚群。代谢综合征包含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降低肿瘤患者生存率。关于代谢综合征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肥胖高风险亚群生存的影响鲜有报道。
骨骼肌减少是CRC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肥胖患者本身骨骼肌含量高于非肥胖者。BMI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但不能分辨高BMI者是骨骼肌较多还是脂肪含量较高。该研究特色在于不仅对肿瘤分期、治疗等因素进行校正,同时对骨骼肌含量进行校正,减少了偏倚因素,在对骨骼肌含量进行校正后显示的结果增加了说服力。该研究在分析代谢综合征中各危险因素与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时,对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进行校正及BMI灵敏度分析也显示同样结论。该研究还从分子机制层面进行了探索。
由于不同研究者对代谢综合征内各危险因素的设定标准不同,以往关于代谢综合征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该研究关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设定标准是否能成为最佳评估体系仍有待考量。如把肥胖标准设定从BMI≥30 kg/m2改为BMI≥35 kg/m2时,差异较前更显著。因对受试者种族、环境、生活行为等不可控因素难以进行准确校正,且代谢综合征治疗药物本身也可通过多种途径间接影响早期结直肠癌肿瘤发展,即使已进行校正,其最终统计结果与事实相比难免会有出入。
该研究提供了针对肿瘤治疗外的另一种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治疗方向,在手术或放化疗同时,或可通过减轻体重、降低体脂率、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等综合治疗措施,改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