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分期方法不影响生存率
荷兰医学中心研究者Jouke T. Annema等对ASTER试验进行事后分析表示,对于纵隔淋巴结分期为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超声内镜或纵隔镜进行纵隔淋巴结分期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没有影响。(JAMA. 2016年9月13日在线版)
研究背景及结果
ASTER研究比较了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方面的准确性。一种为直接接受纵隔镜检查;另一种为先行支气管镜和经食管内镜检查,当结果阴性时,再行纵隔检查。其结果于2010年发表在《JAMA》上,提示在检测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时,超声内镜比纵隔镜具有更高的敏感性(94% vs 79%)。
但最新研究数据与上述试验数据有异。Annema等通过患者病历、死亡登记以及联系临床医生的方式,获取了123例接受内镜分期患者中的121例临床资料,获取了118例接受手术分期患者中的116例资料。
两组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和44%。内镜组和手术组患者预计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和手术组33个月。在亚组分析中,N0/N1组及N2/N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并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所反映的问题
由于ASTER试验结果的发表,肺癌的治疗指南也因此进行了“重大修订,现在提倡以内镜检查代替纵隔镜检查,作为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初步检查手段”,并在相应的修改注释中提及“内镜分期更准确,创伤更少,并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正如较宽的置信区间所反映的那样,ASTER研究只是比较了两种诊断方法在敏感性上的差异,对生存分析则无能为力。
Annema等认为:“如果生存率间确实存在统计学差异,因其差异较小,或需要更大样本量的试验来验证其存在。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内镜分期检查已被写入临床指南作为首选检查,想要进行纵隔镜及内镜分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已不可能。”
“该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南加州医科大学肺与重症医学科Gerard A. Silvestri解释,“首先,本试验最初的目的即是找出最有效的分期方法,就其研究终点而言,两组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结果。其次,正如研究者所说,即使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个试验也没有足够的效力(没有足够的样本量)来检测出生存率的差异”。 (编译 赵大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