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共聚焦显微镜有助于无创识别皮肤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09

两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能对可疑的癌性皮肤病变进行有效的无创细胞评估。(JAMA Dermatol. 2016年8月31日在线版)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Alon Scope介绍,这项新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诊断皮肤癌的方法——不需要切开皮肤,就可以研究皮肤病变的细胞,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将更加准确。

Scope补充表示:更重要的是,光活检这个技术可以使许多良性皮肤病变免于手术切除,这样对面部这类化妆品敏感区的病变诊断是有用的。

首先,来自意大利的Caterina Longo等对1200多个可疑的皮肤病变中的1147例患者进行RCM成像的前瞻性研究。

RCM主要用于评价一个特定的病变是否需要进行活检。总体而言,在RCM检查排除皮肤肿瘤后,52.2%的病变被切除,其余未被切除的病变,随访1年后被认为是良性的。RCM检查的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83.9%。RCM检查对于头颈部病变、阳光损伤型病变以及皮肤镜检查存在退行性的病变最有效。

Longo介绍:“我们的研究突出了共聚焦显微镜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如果皮肤病科医生没有配备RCM,可推荐患者到三级中心进行共聚焦显微镜评估。”

在第二项研究中,来自巴西的Thaís Corsetti Grazziotin等使用RCM回顾性分析了多原发性和家族性黑色素瘤的形态特征。Grazziotin介绍:“高危患者特定的表型特征与共聚焦显微镜分类的树突状细胞和圆形细胞型黑色素瘤有关。”

研究人员检测了50例黑色素瘤患者中的57处病灶,其中最常见的是树突状细胞(40%)和圆形细胞(37%)黑色素瘤,9个(16%)无法分类。

树突状细胞黑色素瘤患者的平均年龄比圆形细胞黑色素瘤患者大10.5岁,他们也被归于第2类和第3类表型,具有更强的阳光暴露和中重度的晒斑。圆形细胞黑色素瘤在家族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更为常见,占61.9%,树突状细胞黑色素瘤占34.8%,第1类表型也更常见(24% vs 0)。

CDKN2A突变与特异的黑色素瘤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因此,CDKN2A基因突变携带者可能发展为任何RCM分型的黑色素瘤。 

研究者总结:“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我们对多因素相互作用促进黑色素瘤发生的认识。”

Scope和来自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Michael Marchetti在评论中指出,无创成像和诊断在皮肤病检查中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是,还需要进行长期随访的随机临床试验,评估RCM诊断的准确性,成本和潜在的过度诊断和误诊情况。

(编译 李永琦 审校 兰世杰 吴荻)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