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结肠镜检查仍可漏诊约6%的结直肠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08

全结肠镜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有望早期检出结直肠癌的有力手段。而美国犹他大学Dr. Samadder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结肠镜诊断结直肠癌并非完美,仍会遗漏约6%的结直肠癌。

该研究回顾了1995-2009年,美国犹他州126851例接受全结肠镜检查者资料,最终2659例被确诊为结直肠癌,其中159例(6%)为间期肿瘤,即在结肠镜检查后6-60月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深度分析结果显示,间期肿瘤多见于右半结肠、好发年龄大于65岁、有腺瘤/绒毛状腺瘤、曾接受息肉切除术(尤其是较大息肉、接受热套圈息肉切除术或息肉切除不彻底),以及有家族史者。如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或外形呈广基锯齿样等因素,会使病灶短期内迅速增大、恶变,也是结直肠间期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

研究者推荐,50岁以上的一般人群,每10年进行一次全结肠镜筛查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则应每5年一次。临床医生需了解全结肠镜检查的局限性,必要时可结合不同的检测和诊断手段,提高检出率。

(编译 黎皓 审校张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张俊教授述评:

全结肠镜的广泛应用使结直肠癌检出率大大增加,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也出现过于依赖全结肠镜结论的情况。该研究数据揭示了全结肠镜在诊断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不足,也提示肿瘤的诊断需结合家族史、症状、体征、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资料、内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等多方面信息,必要时可结合分子标志物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等),以完善早期诊断。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