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克罗恩样淋巴组织反应可能是结直肠癌预后因素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09

美国密歇根大学Laura S. Rozek等发现,肿瘤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及肿瘤周围克罗恩样淋巴组织反应(CLR)似乎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淋巴反应的增强往往提示预后较好。(J Natl Cancer Inst. 2016, 108; djw027.)

该研究入组2369例以色列北部地区的结直肠癌患者。研究者对结直肠癌特异生存及总生存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包括TIL、CLR、微卫星不稳定、年龄、性别、种族、分级及分期等。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个高倍镜视野(HPF)下TIL≥2个者占所有患者的26%,较之于<2个者,结直肠癌特异生存(HR=0.53,P<0.001)及总生存(HR=0.75,P<0.001)均有显著改善。明显的CLR在所检测患者中的阳性率为33%,而37%的患者缺失,同样与结直肠癌特异生存(HR=0.55,P<0.001)及总生存(HR=0.69,P<0.001)改善相关。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TIL、明显的CLR与生存显著相关,而未发现微卫星不稳定与生存的相关性(P=0.10,P=0.41)。

通过与传统预后指标校正统计后,研究者认为TIL与CLR可作为结直肠癌的预后指标。

(编译 上官成芳 审校 张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张俊教授述评:

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众多,近期研究表明微卫星不稳定及宿主自身免疫反应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直肠癌的分子遗传学提示15%左右者为高度MSI(MSI-H),MSI-H的结直肠癌与微卫星稳定(MSS)/低度MSI(MSI-L),在组织病理学上存在差异,且MSI-H表型往往提示预后较好。然而MSI-H患者生存获益的潜在因素仍不完全明确,淋巴组织浸润的作用不可忽视。

TIL可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达的异常抗原来介导其细胞杀伤。较之于MSS状态者,TIL在MSI-H的肿瘤中更为常见(21% vs 3%),原因可能是DNA错配修复基因缺失造成的移码突变诱导出新的免疫原性抗原。克罗恩样淋巴组织反应以肿瘤组织周围反应性淋巴组织为特征,是MSI-H肿瘤的常见表现且往往预后较好。

TIL和CLR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MSI的生存优势部分归功于免疫反应增强,而免疫功能增加所带来的生存获益并不仅限于MSI-H者;有报道称结直肠癌中免疫细胞对预后的影响大于TNM分期。该研究发现TIL及CLR与预后的改善显著相关,并可量化为高倍镜下每出现一个TIL细胞即降低3%~4%的死亡风险,这为临床运用提供了依据,但仍需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及病理科医生的规范化解读。

本研究不足在于:数据不是来自随机化临床研究,对治疗以及复发的随访信息采集不全;缺乏CD4阳性T细胞、CD8阳性T细胞及FoxP3T细胞等细化的免疫细胞分类;没有分析包括后续治疗、BMI、吸烟、阿司匹林、二甲双胍、KRAS/BRAF突变等在内的其他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

第一版